En
电子画册
学术研究
唐良智: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
发布时间:2014-10-09 来源:原创文章 浏览量:2209
字体大小

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  

唐良智

 

唐良智市长在《财经》杂志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刊上的署名文章

 

为何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

“世界工程设计之都”对获得加盟资格的城市而言,不仅仅是肯定其在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以设计为发展主题和发展定位的创意城市,强调要将设计理念融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应成为武汉的新战略、新路径和新品牌。

(一)加快城市转型的新战略。武汉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为解决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硬约束之间的矛盾,完成国家赋予的又好又快发展的改革任务,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设恰恰为这种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以设计引领转型”,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高效优化与配置,不仅可以推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在城市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引领城市创新的新路径。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汉口开埠150周年。张之洞督鄂18年所开创的“湖北新政”实际上是“武汉新政”,他留给我们的最大精神财富就是革故鼎新。从汉口开埠研究武汉发展的精神脉络,可以说创新是武汉的根、武汉的魂,是武汉再次起飞的引擎。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的一员,与成员国共同分享发展创新创意设计的经验,承担推广发展的义务,这是武汉敢为天下先的禀赋演绎,也是地域文化中创新元素的生动注脚。

(三)铸造城市文化的新品牌。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城市的城市形态、基础设施、经济运行、行为方式等基础结构和效率日趋雷同,只有城市文化保持各自独特的面貌,文化也因此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设计正是将城市变成精美“文化容器”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设承担着传播、传承城市文化的重任,不仅能够为武汉集聚更多的“技术+创意”设计资源,激活更多的本土“科技+文化”文化资源,还能够塑造具有“实力+魅力”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成为武汉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中实现武汉城市文化的创新与复兴。

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基础

(一)工程设计企业拥有多项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长江第一桥,长江第一隧,国内首座跨海大桥,世界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网,世界知名的钢铁厂、化工厂和汽车生产厂……均由武汉的工程设计企业设计。

(二)工程设计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10年全行业综合产值接近500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武汉有设计单位364家,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程设计服务基地之一。

(三)工程设计产业辐射力强。武汉工程设计产业服务市场遍及全国各地,并向国外市场延伸。2010年,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营业收入中的70%、总金额超过300亿元的营业额来自国内其他城市和海外市场。

(四)工程设计产业门类齐全。国家在工程设计行业对武汉进行了重点布局,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十一五”期末,武汉工程设计有21个行业的相应的设计类型,门类齐全在全国仅有,并在冶金、化工、医药、铁道、公路、水利、水运、桥梁、电力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五)工程设计产业配套环境良好。工程设计与制造业和建筑业具有很密切的联系,是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武汉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钢铁、汽车、电子通讯、电力与机车制造等装备工业方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武汉的建筑业在国内外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为武汉工程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工程设计产业人才资源丰富。工程设计产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教事业提供人才及原始创新成果。武汉高校云集,进入“211工程”的高校有7家,与工程设计行业紧密相关的工科院校多,实力强,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家级的研究院、实验室,能够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为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持。

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的举措

国家住建部对我市发展工程设计产业、打造工程设计之都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支持和关注。

(一)成立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由武汉地区的建筑、市政、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工程设计行业龙头企业和代表性企业,以及国内著名的工程设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咨询机构、建造企业、投资公司、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自愿组建而成。由32个单位组成的产业联盟拥有工程院院士和勘察设计大师3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近10000名,注册工程师5000名。

(二)编制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目前,我市已将《武汉市工程设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一产业专项规划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中,并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15年,武汉市工程设计产业将实现产业规模和效益“双倍增”目标,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产业利润达到100亿,行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同时,新增工程设计产业创新型企业100家,新增勘察设计和科研中高级人才10000名,新增省级以上勘察设计大师50位。

同时,逐步推动建设“一城、两园、五片区”的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国家级东湖工程设计城,使之成为国家级工程设计集成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专有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工程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启动国家级绿色工程创新基地建设。已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达成共识,共同建设中国地下城市开发建设研究基地,并正在与国家级协会、商会、学会等共同筹建中国绿色交通综合研究基地、中国低碳建筑研究及产业化基地等。

(四)强力推动国际交流和市场拓展。申报世界工程设计之都不是目的,而是展示城市的手段。因此,在申都过程中必须走国际化与市场化之路。一是由政府与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及社会组织联手,举办以“世界设计大会”、“工程设计产业”等为主题的高层论坛、博览会、双年展和设计比赛等,提高工程设计产业的影响力。二是对我市经济外向度高的设计企业中冶南方、长江设计院、五环科技、中铁大桥、中交二航研究具体对策,鼓励其参与海外市场竞争,提高产业辐射力。

(五)大胆探索产业融资模式。为加强对设计及创新发展的支持,伦敦设立了“创意之都基金”,香港特区用2.5亿港元成立基金,深圳、上海等城市都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金。我市也可充分借鉴其经验,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同时,率先建立全国工程设计产业交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参与交易,争取成为全国工程设计产业交易中心。

(六)尽快形成产业示范高地。在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打造低碳建设示范区和工程设计产业集聚区,并试点扶持工程设计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武汉工程设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的支持体系和框架,如人才集聚、企业集聚的政策,专有技术产业化等扶持奖励的政策等。

总之,我市发展工程设计产业、打造“工程设计之都”将围绕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开展“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个“国家战略”,从传统型设计向低碳型设计转型,从跟踪模仿的技术进步路径向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方向转型,通过工程设计产业的发展,将武汉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设计之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